top of page
艾妲資訊培力計畫

我國城鄉科技教育本有落差,依目前資訊教育現況分析,以桃園市小學為例,桃園市小學並無專業資訊教師的編制,相較於台北市或新北市有專業資訊教師員額的學校,具有明顯落差。因此,教育部於2017 年 5 月 2 日修正「教育部補助推動縮減數位落差要點」,主要目的為結合大專校院教研專業,提升偏遠地區學生及民眾網路素養,推動科技教育,協助地方特色數位化發展,培養學生社區服務能量與關懷多元族群之資訊能力。而元智以工學院起家,數十年深厚穩健的資訊教育基礎,成為推動桃園數位機會的最佳優勢。

  元智為回饋地方社會,配合十二年國教科技領域課程,提升中小學資訊教育品質,由本校學生事務處特規劃「艾妲資訊培力計畫」,艾妲一詞取自詩人喬治·戈登·拜倫(George Gordon Byron, 1788~1824)之女,艾妲·勒芙雷絲(Ada Lovelace, 1815~1852),公認為世界首位程式設計師,本計畫冠以艾妲之名,彰顯艾妲對資訊科技的貢獻與歷史地位。

Ada_Lovelace

艾妲.勒芙蕾絲

(Augusta Ada King-Noel, Countess of Lovelace, 1815-1852)

 在計畫第二期(109-111年)間,艾妲計畫涵蓋四大領域,包含「艾妲少年資訊提升」、「艾妲教師資訊育成」、「艾妲跨國資訊推軌」與「艾妲世代資訊共學」。以發展「批判思維」和「運算思維」為基礎,批判思維視為「體」,運算思維是「用」,體用合一相輔相成,助於強化自主學習,以學用合一為目標,面對快速變化的未來社會,為青少年建構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,共同努力提升全民資訊素養與數位科技智能,期加強人才培育、促進資源共享與激發師生共同增能,落實大學社會責任。

  計畫第三期(112-113年),艾妲計畫將重新聚焦在桃園在地教育機構的支持,從針對機構內學生的 「艾妲少年資訊提升」,到支持機構中老師的「艾妲教師資訊育成」,以及照顧社區中每一份子的「艾妲世代資訊共學」,皆為本期持續涵蓋的對象。而針對機構因本身,提出「艾妲資訊賦能平台」。期待可以結合資訊學院師生的專業能力,支持教育機構的教務、學務與管理工作。運用資訊化、數據驅動決策等思維,協助機構使用資訊工具改進現況與解決問題。前一期的「艾妲跨國資訊推廣」由於偏離本期深耕桃園的主軸,將執行方案轉由本校其他單位承接。

 

  為強化在地連結,艾妲計畫從鄰近學校與偏鄉國小開始著力,目前簽訂合作備忘錄的夥伴學校,分別為桃園市中壢區「華勛國民小學與自立國民小學」、龜山區「大湖國民小學與大埔國民小學」、八德區「大成國民小學」、大園區「大園國民中學」、平鎮區「平鎮國民中學」、觀音區「草漯國民小學與大潭國民小學」、龍潭區「高原國民小學」及新屋區「東明國民小學」等11所學校。在社會支持方面,本期與涵蓋八德、大溪、龍潭區的「八德社區大學」與涵蓋觀音、中壢區的「中壢社區大學」合作簽署備忘錄,另外與承接桃園市社區培力育成中心的「台灣建青高齡福祉協會」合作,該中心培力對象包含桃園市十三區的社區,未來將世代資訊共學計畫推廣至桃園全區,持續支持社區提升資訊素養與科技能力,形成綿密的元智艾妲資訊培力教育網絡。

DSC00290.JPG

©2022-2024 by YZU ADA

bottom of page